部长薪金框架每五年检讨一次,百万年薪是怎么算出来的?

更新:
2023年01月13日 23:20
部长薪金框架每五年检讨一次,百万年薪是怎么算出来的?
政治职务者的薪金架构预计会在今年进行新一轮检讨。(海峡时报)

“高天花板”

每回一出现具争议性的课题,尤其是调涨消费税(GST)或组屋售价等,这类与钱息息相关的课题,不难发现各大新闻媒体的网民留言区,总会有人把“部长薪金”拿出来冷嘲热讽一番。

随着主管公共服务的教育部长陈振声近日透露,新一波政治职位薪金检讨将会在2023年开展,如无意外,“部长年薪多少”应有潜力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之一。

政治职务者薪金框架的上一次检讨,可追朔至2018年。当时新加坡政府决定继续保持原样,五年后再检讨。

在静候部长“薪情”是否会改变之际,让红蚂蚁先带大家回顾一下,现阶段部长的薪金是怎么算出来的吧。

魔术数字:110万新元

首先,请记住这组数字,接下来的各项说明都与这组魔术数字有关。

110万新元,是MR4级别,即一名初级部长(entry-level minister)的中位数年薪配套,也是所有政治职务者薪金的基准(benchmark)。

上至总理,下至一般部长及其他政治职务者的年薪,都以MR4级别的110万新元作为基准,再根据职位高低乘以相应倍数得出。

举例来说,总理的年薪配套是MR4级别的两倍,即220万新元;副总理年薪是1.7倍,187万新元;高级政务部长年薪则是0.85倍,达93万5000新元。

2011年的相关建议报告列出各政治职位以MR4级为基准增减的薪金配套。(《一个能干并具奉献精神政府的薪金》报告书)

110万新元怎么来的?

根据公共服务署,110万新元是透过以下两个步骤算出来的:

  1. 先找出全新加坡年收入最高的1000名国人;
  2. 以他们的年薪中位数作基准,再折扣40%。

110万新元这组数字就这样诞生了,成为初级部长(MR4级别)的年收入标准。

这里说的1000名收入最高的人,仍是广义的“打工族”,而非那些经常在福布斯富豪榜留名的老板们。

这1000人包含了:

  1. 企业高管(如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总经理等);
  2. 金融服务业代表(如银行家、基金经理等等);
  3. 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律师、医生、工程师、会计师等)。

当局并未公开这1000人的身份,但可以肯定的是——红蚂蚁不在这1000人之列。

政治职务者薪金架构参考市场精英的薪资水平作为基准。(互联网)

部长薪金分为固定及可变动

政治职务者的年收入框架中,包含固定及可变动两部分。

其中,固定收入为12个月的薪水加上第13个月花红,这部分十拿九稳,13个月稳稳入袋。

可变动部分则有三个细项:

  1. 常年可变动花红:根据新加坡经济表现而定,通常是一个月;
  2. 个人表现花红:总理是评估部长表现的“考官”,一位部长表现够好的话会有三个月;
  3. 国家表现花红:根据新加坡实质薪资增长、失业率和实质GDP增长等指标而定,若目标达成将有三个月)。

如果上述条件都达成,表现达标的话,一位政治职务者一年大概能拿到20个月的薪资。

还记得前文提过的初级部长(MR4)吗?这个作为基准的级别的中位数月薪是5万5000新元,乘以20个月就是110万新元。

其中,月薪和“第13个月花红”组成的固定部分占65%,个人表现花红、国家表现花红和可变动花红则占35%。

换句话说,以初级部长(MR4)为例,71万5000新元是固定部分,其余部分则根据个人及国家表现等指标浮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总理已是顶头上司,没有其他政治职务者能评估其个人表现,因此总理的“个人表现花红”改由“国家表现花红”取代。

也就是说,在可变动花红部分,总理少了“个人表现花红”,但可拿到较多的“国家表现花红”。

2020年选后因疫情之故,内阁成员兵分两路宣誓就任。(联合早报)

相信有不少人好奇那些有兼任职务的政治职务者,能不能拿一份以上的薪水?

不可以。

无论身兼几职,薪水都只有一份,不多也不少。

此外,在退休金部分,2011年政治职务者薪金架构改革后,政治职务者的“养老金”(pension)制度已全数废除,并转为与一般国人一样的公积金制度。

政治职务者的医疗福利则与公务员无异。

政治职务者的养老金制度于2011年废除,改为一般国人也适用的公积金制度。(海峡时报)

部长高薪举世闻名,当局如何解释?

无可否认,即使在2011年薪金框架改革后,政治职务者的薪水有“缩水”,但无论是总理或其他内阁成员的薪资,始终还是保持在全球高位。

那么,当局执意把政治职务者薪水“天花板”设得这么高的理据为何?

除了外国媒体经常提到的“高薪养廉”,政府方面的正式说法如下:

“政府要找的人,是那些心怀善念,能同理新加坡各社会阶层人士,以及想为国家和国人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

“但单单对公共服务拥有热忱并不足以把国家治理好,因此政府要的人选除了具备公共服务精神,也应该具备其他特质,包括组织及领导、肩负多项责任、解决问题,以及负责应对危机的能力,他同时也必须具备在全球领导人及新加坡未来利益跟前站稳立场的能力。”

嗯,很长很官方,参考一下2018年时任副总理张志贤较精简的版本。

当时他在国会解释,部长薪金的制定奉行三大原则:

  1. 保持竞争力吸引有才干的国人从政;
  2. 反映公共服务精神;
  3. 没有隐藏好处的“裸薪”。

用市井一些的话语来说就是“拿香蕉只能请到猴子”,若不祭出和市场标准匹配的薪水,要怎么吸引那些本来能在各领域赚得盆满钵满的佼佼者为国效力?

根据人力部数据,本地2021年的实质薪资增长为1.6%,2020年及2019年则分别为1.4%及3.3%。

政治职务者薪金框架最近一次在2018年检讨时,政府当时以经济仍在转型为由,决议不调整政治职务者薪金。

迈入2023年,通货膨胀及GST调涨等民生问题是否成为今年部长“薪情”调整的变数,值得进一步观察。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