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配套后商家倒闭怎么办? 五个步骤避免血本无归
最重要是别冲动消费
新加坡连锁按摩店万阳近日无预警宣告倒闭。
根据本地媒体报道,不少签下配套的顾客担心拿不回余款。
消费者协会透露,今年上半年,顾客因美容及保健业业者突然结业而损失的预付款高达10万零800新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万9000新元,飙升超过464%。
上述数据还只是消费者有向消协投诉的部分,实际损失金额可能远不止于此。
购买了配套却打水漂的例子层出不穷,消费者如何确保自身权益,如果不幸中招,又有何途径可追回余款?
防、追、拒、调、告,消费者可参考这五大步骤,避免权益受损。
(一)防——防范于未然。
签订这类配套时保持谨慎。
多数配套标榜的都是“一次性购买多次疗程会比单次付款划算”,此时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用到这么多,有没有办法用完?
与此同时,也应权衡这笔钱付下去后,配套还没用完,店家就人走茶凉的风险。
评估后,签订配套的好处若未显著高于风险,那或许可改以单次付费来享用店家服务,保持消费的灵活性,别轻易被销售员的三寸不烂之舌给说服。
若几经考量后依然决定购买,那就尽可能选择有消协保证标志(CaseTrust)认证的商家。
获得CaseTrust认证的美容、保健等业者必须购买保险,以保障顾客的预付款。这意味着,即使业者有个“三长两短”,顾客即使买了配套也不必担心血本无归。
(二)追——追讨余款。
如果真的不幸中招,签订配套的业者倒闭,应第一时间联系商家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有个重中之重——保留联系业者的相关证据,最好是书面记录。
追讨余款的动作不可或缺,这是因为日后启动其他程序索偿时,顾客可能必须出示已尝试联系商家证明。
(三)拒——信用卡拒付
受害消费者可向银行申请信用卡拒付。
如果配套才刚签不久,且是用信用卡付款,信用卡持有人可针对该笔款项,向银行提出异议,要求撤销交易。
信用卡拒付常见的申请理由包括未收到商品或服务、产品或服务瑕疵、交易错误或未经授权的交易。
这一“截款”动作越来越好。
金管局旗下的“理财有方”(MoneySense)网站指出,大多数银行要求客户在账单日期起14天内提交交易争议表格。
若信用卡持有人的申请获得批准,收单银行会将拒付款项从商家的账户扣除,并汇回给发卡银行,但“截款”是否成功,仍取决于银行与客户,以及银行与商家之间的合约条款。
(四)调——找消协帮忙调解
顾客也可向消费者协会寻求调解。
作为非营利、非政府组织,消费者协会能协助调解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纠纷。
顾客可以线上提交申诉,并附上收据、信用卡账单或任何签署的合同等支持文件。
过程中,消协会警告违规商家,或与商家签订资源遵守协议,以让商家书面承诺停止不当行为,并在一些情况下赔偿受影响的顾客。
但由于消协无法强制商家签订相关协议,因此这一途径仍有其局限。
(五)告——走法律程序
如果前述步骤无法奏效,就只能采取法律手段。
索偿额不超过2万新元的情况下,顾客可到小额索偿庭提出索偿要求,这比民事诉讼更快速且费用较低。
索偿必须在事发后的两年内提出。
这类索偿会带来几种不同结果,法庭可能会命令商家在指定日期前偿还顾客,或弥补商品或服务的任何缺陷等。
假如商家未遵守,消费者可展开执行程序,但新加坡法庭网站建议,走到这一步前应先衡量利弊,因为执行判决不保证会有结果。
此外,若企业从事不公平行为,顾客也可在“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法”下索偿。
另一种法律程序则是与其他受害消费者一同发起集体诉讼,但这类诉讼的时间及结果亦存在不确定性。
顾客也可以选择向法庭申请,让个人(如公司负责人)对损失承担个人责任,若能证明某人明知公司在清盘前带着欺诈意图经营业务,却仍然参与其中,那么此人就有可能被追究责任。
消费者的“还债顺序”垫底
值得一提的是,若商家已进入清算或倒闭程序,消费者除非获得法庭批准,否则不能向商家采取上面提到的法律行动,这是为了避免商家的资产因同时面对多项诉讼而快速流失。
而在商家清偿债务的顺序中,消费者的“排名靠后”,只有等到银行、屋主、供应商及员工获得偿付后才轮到他们。
这意味着,如果商家出售资产的所得不足以偿还债务,顾客有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回来。
因此,要避免购买配套的预付款血本无归,最好还是回到第一点的防范于未然。
别一时贪小便宜下重本签订“不知能否用完”的配套。
如果真的要买,不妨考虑向消协保证标志(CaseTrust)认证的商家购买,至少购买配套的预付款能获得相应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