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超级细菌找上你! 卫生部长王乙康快问快答教你正确使用抗生素
四道常见问题
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菌素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简称AMR)认识周。
为配合认识周,卫生部长王乙康携手陈笃生医院的注册药剂师Yuen Yeow Chen,一起解答公众关于抗生素的常见问题,并破解了多项误区。
问题一:我的痰是绿色的,肯定是细菌感染,为什么家庭医生却不愿意开抗生素?
答:其实光靠痰的颜色,无法判断你是细菌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还是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
绿色痰同样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并不会因为吃了抗生素而好转。
你之前的病毒感染,很可能已经在休息过程中逐渐好转了。
因此,出现症状时,最重要的还是及时就医,由医生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
切记,抗生素绝对不应该出现“剩下”的情况,以为可以留待下次服用。医生每一次开出抗生素疗程,都必须服用完整个疗程,才能将细菌彻底杀灭。
补充资料:抗生素之所以被称为“抗生素”,是因为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抗生素能破坏它们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达到杀灭或抑制细菌的效果。
但病毒根本不是细胞,它的外层只是一层蛋白质外壳,结构完全不同,因此抗生素对病毒毫无作用。
譬如感冒、流感、冠病以及手足口症等都是病毒感染;肺炎、耳朵发炎以及链球菌性喉炎 (strep throat)则是细菌感染。
问题二:吃更强的抗生素,是不是可以快点康复?
答:抗生素不存在“越强越好”这种概念。
用错抗生素不仅治不好细菌感染,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补充资料:每种抗生素都有针对的细菌类型和适用剂量,并没有一种是特别‘强效’的快速药,也不存在所谓的“越强越好”。
问题三:为什么我出国旅游,可以在街上随便买到抗生素,但在新加坡一定要由医生开具?
答:你不应该在街上随便买抗生素,抗生素一定要通过医生获取,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
医生会判断你是否真的有细菌感染,如果你在不需要时服用抗生素,下次真的需要它时,可能就不起作用了。
补充资料:不当使用或过量服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变异并产生耐药性,甚至导致细菌变异成“超级细菌”,最终导致抗生素也无效,更难把病治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简单的感染也可能演变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
随着细菌越变越“强大”,我们能用的抗生素就会越来越少,因为过去30年几乎没有新的抗生素面世。
问题四:目前哪种细菌的耐药性最强?
答: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简称CRE)。
肠杆菌科是一类常见于人体肠道的菌株,最常见的类型包括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属。
补充资料: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人类研发的一种强效药物,用于治疗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由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过度使用,部分肠杆菌已经能够抵抗这种药物,因此被称为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
CRE是一种极难治疗的细菌,因为它们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这意味着某些药物或治疗方法可能无效或效果有限。
CRE 可引起多种感染,包括:尿道感染(UTI)、肺炎、血液感染以及伤口感染等。
东南亚区域的抗生素耐药性全球最高
世界卫生组织10月13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范围内导致常见感染的实验室确诊细菌感染中,有六分之一对抗生素治疗产生耐药性。
报告说,2018年至2023年期间,超过40%的被监测病原体 — 抗生素组合的抗生素耐药性上升,年均增幅达5%至15%。
这份报告采集100多个国家的数据,首次公布了用于治疗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血流感染以及淋病的22种抗生素耐药率估计值。
此外,抗生素耐药性风险在世界各地存在差异,其中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和东地中海区域最高。这两个区域报告的感染中,有三分之一表现出抗生素耐药性。在非洲区域,这个比例也有五分之一。
在视频的最后,王乙康部长不忘苦口婆心地呼吁新加坡人正确使用抗生素,为解决抗菌素耐药性这全球性问题出一份力。
“全球都面对抗菌素耐药性的问题,这意味着这些细菌已经对抗生素失去反应。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不需要的时候错误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