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从图文并茂到亮丽简约 小贩招牌的演变反映新加坡社会变迁

未来小贩招牌的设计,会不会更接近“玛芬男(Muffin Homme)”的招牌?
未来小贩招牌的设计,会不会更接近“玛芬男(Muffin Homme)”的招牌?(新明日报)

体积小作用大(三之三)

红蚂蚁在本系列的前两篇文章,探讨了小贩摊位的招牌如何通过颜色、照片和文字等设计元素,达到吸引顾客、给顾客留下良好印象,甚至与顾客保持联系的三大目标。

但理论归理论,最重要的问题是:

最受顾客欢迎的招牌,具备哪些条件?

这个答案或许见仁见智,但《海峡时报》向100多人进行了调查,大概梳理出以下几个趋势:

78%受访者偏好图文并重的招牌,以图像为主的招牌只获16%受访者青睐,纯文字招牌的得票率更是仅仅1%。

受访者在字体方面的喜好则反映了新加坡人务实的一面,73%受访者喜欢能让人一目了然的文字,传统和时尚字体分别获得9%和1%,剩余的17%则表示没有喜好。

这家拉面摊的招牌,是否达到了图文并重和字样清晰的要求?
这家拉面摊的招牌,是否达到了图文并重和字样清晰的要求?(海峡时报)

颜色方面,红色黄色的招牌都有22%受访者表示喜欢,但表示没有喜好的受访者占比也很接近,达20%。

对偏好传统美食的食客来说,使用方言的招牌对42%受访者来说具有吸引力,但更多受访者(57%)认为加入档口成立的年份,更能表现出“老字号”的特点。

黄底红字,外加硕大的龙虾,这个招牌是否让你心动?
黄底红字,外加硕大的龙虾,这个招牌是否让你心动?(联合早报)

即便如此,标新立异倒也不是没有市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带有独特标识或吉祥物的摊位。

整体来说,受访者都偏好设计简洁、专业,带有美观图像的招牌。

唯一的差别是:45岁到54岁的受访者虽然将摊位的名字视为招牌中其中一项最重要的讯息,但18岁到24岁的受访者在决定光顾哪一个摊位时,却几乎不考虑摊位的名字。

或许最重要的是,只有29%受访者认为招牌会影响他们光顾某个摊位的意愿,大部分(45%)受访者则比较模棱两可,表示招牌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消费选择。

未来的招牌:简约、单语化?

但以上形容的是当下受欢迎的招牌,随着年轻小贩尝试售卖汉堡和盖饭等较国际化的菜肴,未来的招牌可能更设计得更简约,方言词汇或象征吉祥的图案等传统符号也逐渐减少。

位于ABC砖厂熟食中心的Kine,金属招牌上只镶上摊位的名字,菜单则投放在荧幕上。38岁的摊主Chen Yi Wei说,有顾客告诉他,这是他见过最酷炫的小贩招牌。
位于ABC砖厂熟食中心的Kine,金属招牌上只镶上摊位的名字,菜单则投放在荧幕上。38岁的摊主Chen Yi Wei说,有顾客告诉他,这是他见过最酷炫的小贩招牌。(海峡时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子玲认为,由于方言在新加坡社会逐渐式微,这个趋势并不令人惊讶。但她指出,即使“咸煎饼”和“豆干包”这些名词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肉脞面”、“福建面”和“炒粿条”却仍广受欢迎。她说:

由于这些菜肴的名称深入民心,我们还是很难在小贩中心完全避开方言。

即使小贩招牌还会继续随着时间演变,相信它还是会继续反映当下新加坡人的喜好、信仰和志向,成为一个独特的历史印记。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