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新闻特写视频

在不同平台获取最新新闻

wechattiktokfacebookyoutubetelegram

要出彩、吉利,还要能吸引顾客 小贩招牌中的文字马虎不得!

用英文字母拼出福建话“查某(指女人)”的读音,其中“Charr”更是英文“char(指在牛扒上烤出的焦纹)的谐音,并标示售卖炭烤西餐,这个回教徒经营的档口在招牌上可说花了不少心思。
用英文字母拼出福建话“查某(指女人)”的读音,其中“Charr”更是英文“char(指在牛扒上烤出的焦纹)的谐音,并标示售卖炭烤西餐,这个回教徒经营的档口在招牌上可说花了不少心思。(每日新闻)

体积小作用大(三之二)

如果说新加坡同一条街上可以出现寺庙、教堂和回教堂代表了新加坡多元宗教的文化,那小贩摊位的招牌,其实也可说是新加坡多语环境的缩影。

除了新加坡四种官方语言的文字,现在也经常看到写上其他语文的招牌,如泰文、日文、韩文等。

当然,这都是为了让顾客一眼看出摊位售卖的菜肴,但招牌文字的功能远不止此,既要吸引顾客的目光,还要能够挽留住他们的心。

用文字表达历史感和信仰

如果招牌的首要功能是让顾客一目了然,那新加坡小贩摊位多数在招牌上用英文,就毫不奇怪,毕竟英语是新加坡的主要工作语言。

但英文字一般也会有第二种语言伴随,据《海峡时报》观察,简体中文和英文的搭配最常见,第二常见的组合则是繁体中文和英文字。

打上繁体字的招牌,加上“成立自1983年”的英文字样,潜台词就是:我们的摊位可是有点历史的噢。
打上繁体字的招牌,加上“成立自1983年”的英文字样,潜台词就是:我们的摊位可是有点历史的噢。(海峡时报)

新加坡虽然使用简体中文,但一些小贩仍在招牌中使用繁体字,除了延续传统,也可能通过繁体字间接告诉顾客:字号老,味道好!

英文和淡米尔文的组合,则常见于售卖印度穆斯林餐食的摊位,以便在服务淡米尔社群的同时,吸引其他族群的顾客。

售卖清真餐食的摊贩也可能在招牌中使用阿拉伯文,如《可兰经》的经文,反映摊主的宗教信仰。

最“多元文化”的招牌,甚至可以包含英文、阿拉伯文和中文,可真是把“包容性”发挥到极致了。

这个售卖黄姜饭的档口一口气用上三种文字,还真是新加坡各大种族的顾客都不放过。
这个售卖黄姜饭的档口一口气用上三种文字,还真是新加坡各大种族的顾客都不放过。(谷歌地图)

开档口也要兴旺发

生意人都希望生意顺利兴隆,小贩也不例外,因此,招牌上的文字也可能含有摊主的祈愿。

这个现象或许在售卖中餐的摊位最常见:这些摊位的名称都会带有福、顺、成、利等寓意吉祥的字眼,以期摊位生意红火,经营顺利。

同一排摊位里面,就找得到大展“鸿”图和兴旺“发”达。
同一排摊位里面,就找得到大展“鸿”图和兴旺“发”达。(海峡时报)

另一些摊主则更在意口碑,在招牌或摊位门面打出成立的年份,印上媒体报道、摊主与名人顾客的合照,甚至是得过的奖项。

在ABC砖厂熟食中心经营星都友诺士肉骨茶· 粿汁的第二代东主Donovan Tan在摊位展示了10份剪报、证书和美食专栏等,他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坦承:

“我原本希望把招牌设计得更新潮,但还是要保留这些剪报,因为它们的确能吸引顾客。”

星都肉骨茶摊主在招牌两侧一共印上10份剪报和奖状等,以吸引顾客。
星都肉骨茶摊主在招牌两侧一共印上10份剪报和奖状等,以吸引顾客。(海峡时报)

还有摊主利用顾客注重健康的心理,通过招牌突出自己售卖的餐食如何健康,例如不含味精、提供少油少糖的选择等等。

较年轻的摊主也因为相信社交媒体的力量,在招牌上亮出摊位的社媒账号,希望顾客用餐后还可以继续保持联系。

新加坡国家足球队前守门员哈山和家人开的档口,招牌上也包括档口的Instagram和脸书账号名称,以便与顾客保持联系。
新加坡国家足球队前守门员哈山和家人开的档口,招牌上也包括档口的Instagram和脸书账号名称,以便与顾客保持联系。(谷歌地图)

看过了小贩摊主通过招牌招徕生意的各种策略,第三篇我们就要试着解答关键问题:最有效的招牌使用的都是哪些策略,并顺便一窥最新潮的招牌,有些看起来还更像某个电动车品牌标志呢。

请勿错过我们的更新内容与资讯。
加入我们吧!

tiktokfacebookyoutubewechattelegram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 antseditorial@redants.sg

Red Anthill Ventures Pte. Lt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