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创新源于人民饥饿感  新加坡人从小怕失败

更新:
2018年03月13日 12:56
不少新加坡学生在思考创业时,多想的是这个主意有什么弊病,很多时候主意就扼杀于摇篮之中。但是大陆学生会想的是,我们做,一边做一边解决问题。(国大企业机构)
不少新加坡学生在思考创业时,多想的是这个主意有什么弊病,很多时候主意就扼杀于摇篮之中。但是大陆学生会想的是,我们做,一边做一边解决问题。(国大企业机构)

饥饿是创新之母?

从北京回来之后,经常会有人问我:“怎么样,在那边学到了什么?有用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在北京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学到了最多的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奋勇向上,不畏创新的文化。

中国的创新源自于人民的饥饿感。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一个毕业于一本大学(即清华、北大等)的大学生,月薪普遍在8到9千人民币左右。一个位于五环外的房子得要一平米5到6万人民币。我的许多同事打工一辈子,可能也买不了一套北京的房子,都是靠父母的积蓄。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不了打工仔,又不能抢银行,估计只能自己当老板了。这也是为什么你会看到许多微商在微信上推销,靠自己的努力挣钱。创业的,十有八九会失败,这是常谈,如果你要成功,你就要学会创新。

中国创新的例子有很多,腾讯微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app包含你全部的社交应用场景,通讯、分享、游戏、支付和投资,应有尽有。当然,也有许多还未踏出海外的潜力股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孵化而成。建议大家如果想要多看中国的新闻的话,可以试试用36氪这个app,你就会理解中国的创新企业的圈子有多么庞大,思想有多么的前卫。

20180308wechat.JPG
腾讯旗下的app“微信”包含了一个人全部的社交应用场景,从通讯、分享、游戏、支付到投资,应有尽有。(路透社)

中国年轻人vs新加坡年轻人

我经常与一些大陆学生合作,在讨论创业主意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根本性上的不同。“做着来呗”是我一个比较要好的大陆同学的口头禅。我发现我在思考创业时,多想的是这个主意有什么弊病,很多时候主意就扼杀于摇篮之中。但是大陆学生会想的是,我们做,一边做一边解决问题。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就该往一个方向冲,冲到头破血流也没问题。能够思考并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弊病是好的,但是凡事都讲究一个平衡,我认为创新就是要有勇气做没人敢做的事,而不是因为害怕失败就不做。

我们缺乏创新的文化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从小就是被“吓大”的。父母从小就告诉我,小六考试你若考不好,你完了。O水准考试考不好,你完了。A水准考试考不好,你也完了。我很高兴社会上有许多成功人士分享他们的经历,想告诉大家考试不及格不代表你的人生结束了。但是我想说,在这样从小就被“恐吓”的教学环境下,你想让国人怎么不害怕失败?

在国大,我很有幸地结交一群臭味相投的“猪朋狗友”,我们都活跃于创新创业的圈子里,想靠创新为国家带来帮助。既然我们有这个机会看到国外的世界如何多姿多彩,我们就有这个责任带头引领创新的风潮,通过与其它同学的对话灌输他们创新和创业并不可怕。但是,难。 

如果在大环境的引导下,莘莘学子还是被“吓大”的话,我们又谈何创新呢?

我的猪朋狗友们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创新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也只好动动笔,希望以个人的看法来与大家讨论,了解这个创新的风潮该从何做起。

 

作者系国大应届毕业生。2017年以国大一个交流项目的名义到北京实习一年,在一个创新企业的广告科技公司工作。现活跃于本地创新企业圈。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