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会走下坡吗?” 林祥源分享如何超越“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更新:
2017年10月27日 10:30
lim siong guan
前公务员首长林祥源(左)认为,建立一个人人相互关怀与帮忙的优雅社会,将是新加坡持续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海峡时报)

国家制度如何避免被政治利害腐蚀,才是维系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要富过三代,精英阶层就要有足够的道德勇气,坚持尊重体制来获取人民的信任。

前公务员首长林祥源10月10日在“新加坡会走下坡吗?”系列讲座的第二讲中,延续他首场讲座的主题,指历来许多国家的崛起与没落,大致上都经历开埠、扩张、致富、自私、自满到颓丧等阶段。他认为,新加坡社会已出现公民意识下降和物质主义等负面特征,鼓励国人培养守望相助的精神,是“缓和”国家衰弱的方式之一。

社会出现负面特征 公民意识下降

结合他第一讲的内容,林祥源演说主题的概念,来自于英国军人学者格拉布(John Bagot Glubb)中将。他于二战后在中东指挥阿拉伯军团(后来的皇家约旦军团),退役后研究历史,其中的一篇著作《帝国的命运和求存之道》,正是林祥源主题的依据。

与任何事务一样,纵观人类历史,国家也会经历佛教所说的“成、住、坏、空”四劫。所谓的历史教训,就是从过去的例子中,寻找如何“缓和”坏和空阶段(因为无法避免)的办法,或者在经历坏和空阶段时减轻其伤害和痛苦。同样借用佛教的概念,这或许就需要在成和住的阶段广种福田、广结善缘,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庇荫子孙的智慧。

根据格拉布的帝国命运理论,在开埠和扩张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行动力和荣誉感,不会受限于书本知识或过去的经验,而是寻求能够解决问题的手段。这就是帝国成功的秘诀。但是,随着帝国的建立,富裕使得后代子民变得安逸,甚而挥霍无度,社会开始出现贫富差距,年轻人不再追求荣誉、名声与献身精神,而是追逐私利。同时,人们开始崇尚清谈,追求知性的满足而不再重视行动。接着就进入了帝国腐败的阶段,人们好吃懒做,严重依赖外来移民从事自己所不屑的工作,最终走向灭亡。

林祥源: 新加坡进入清谈阶段 悲观情绪普遍

林祥源警告,新加坡正进入了清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变得自私自利,重视累积家庭财富却不顾公共利益;悲观情绪普遍,对未来缺乏希望;注重物质享受;社会风气轻浮;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这个描述,似乎切中了时弊——只要看看地铁瘫痪等问题,如何拖延多年却未见解决,也不见在位者有承担负责的道德勇气,给全体国人一个交代,就不难明白为何在建国阶段献身公共服务并领导过全国公务员队伍的林祥源会如此忧心忡忡。

林祥源:建立优雅社会 以持续取得成功

要如何广种福田、庇荫子孙呢?林祥源认为建立一个人人相互关怀与帮忙的优雅社会,将是新加坡持续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对比其主题的宏观性,这个结论显得有些老生常谈。就好比说要避免“二世祖”败坏祖业,应该从小给予严格的家教一样,看似有道理,却也难免迂腐之嫌。

人当然是关键,如果大部分人相信能够不劳而获,社会集体的末日大概也就不远了。可是如何确保孔子所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好人能上位,并成为集体的榜样呢?这恐怕还得依赖制度的选贤与能,所以孔子才会歌颂圣人制作礼乐,德垂百世之功。

制度不能被政治腐蚀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制度立足于历史传统的庄严性和权威性,由此获得人民的尊重、信任和服从,所以历朝历代都不轻言变法改制。此前修宪改变民选总统的游戏规则引发争议,正体现了这个道理。前检察总长温长明教授9月29日在《海峡时报》撰文《总检察署、政治与法治》,也委婉地暗示作为国家机构,总检察署必须避免政治的介入,保持司法中立。

国家制度如何避免被政治利害腐蚀,才是维系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要富过三代,除了尽可能避免二世祖的泛滥,还要保持体制的中立和尊严。新加坡能否逃避格拉布的帝国命运,普通民众多关心时事当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其精英阶层是否有足够的道德勇气,坚持尊重体制来获取人民的信任。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