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华语运动”应改为“抢救华语运动”

更新:
2017年08月14日 15:25

“讲华语运动”推广至今已经38年,反讽的是,华文华语遭遇了“越推广越靠边站”的魔咒。

从上世纪70年代推行特选中学到2005年推广双文化课程,教育部在保留传统华校价值观及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才方面,确实努力过,但成效不大。 本地的华文华语水平仍每况愈下。

“读”与“渎”: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前阵子,讲华语运动推介仪式上把“听说读写”的“读”字写成了“渎”, 照片迅速在网上疯传并引来各种批评。一个言字旁,一个三点水。乍看之下有点相似,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偌大的“渎”字含有不敬之意,这个错别字还发生在讲华语运动的推介仪式上,可谓“罪加一等”。

推广华语理事会道歉说,“这是我们的疏忽”。被安排站在“渎”字后面的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严词批评:“这是严重的错误,更何况这是提倡使用正确华语的单位所犯下的错误。”傅海燕还指出,华语博奥精深,汉字的笔画只要有一点不同,就是完全不同的字和意思,这些微妙的差别,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对于关注华文华语的国人而言,这个乌龙可大可小。小,因为是无心之过,道歉一声就好了。大,带头鼓励大家讲华语的单位,华语水平竟如此不堪,那明年干脆停掉“讲华语运动” ,改成“抢救华语运动”好了。

华文华语“越推广越靠边站”

“讲华语运动”推广至今已经38年,反讽的是,华文华语遭遇了“越推广越靠边站”的魔咒。

1979年,新加坡发起“讲华语运动”的那一年,我念小学一年级。七岁以前,我是一个“讲广东话”的人,七岁以后,学校教育把我变成一个“讲华语”的人。小学生默默学习,没有怨言,更不懂反抗。

记得当时还有一首“讲华语运动”歌,歌词是这么写的:国家要进步,语言要沟通/就从今天起,大家说华语/不分男和女,不分老和少/不再用方言,大家说华语/听一听,记一记,开口说几句/多亲切,多便利,简单又容易。

注意那一句:“不再用方言,大家说华语”。这就是推广华语运动的最初目的——减少方言的使用。推广华语是手段,取代方言是目标。

华语取代方言,谁在乎老人的感受?

约头十年的运动中,官方通过各种传媒平台大力推广华语,电台和电视台的方言节目逐步被淘汰,在家里讲华语的人逐步超越讲方言的,讲华语运动成功达到官方要的效果。但是,牺牲掉的却是祖父母辈的利益。他们不仅失去了方言节目的娱乐,不少人甚至得勉强用英语单词和子孙沟通,这一代老人们无奈面对情感上的失语,有谁在乎过他们的感受?

“重英轻华”成理所当然选择

不幸的是,华语成功取代方言之后,却陷入了一个比方言还尴尬的处境:难敌英语为强势语言的大环境,面临沦为另一个方言的危机。

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城市及多元种族社会,英语作为主导语言和行政语言,完全可以理解。但也正因为如此,当国人无法同时掌握好两种语文时,“重英轻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在逆境中,华文华语的价值和地位一再减弱,华语教学的程度一再降低,甚至华语老师在家里都要和孩子讲英语。到了这个地步,就已经不是年轻人愿不愿意讲华语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能力讲了。加之,在一切讲求务实的社会里,语言往往被当做一种工具在使用。不妨去问问“90”和“00”后,华语作为母语,还有没有一丁点剩余的情感价值?

若无中国崛起 华语或已沦为“巴刹方言”

中国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华文华语的经济价值,也有助于稳住华文华语在新加坡持续下滑的地位,否则我敢打赌,华语在本地早已沦为“巴刹方言”。别的不说,新加坡艺人要往中港台发展,怎么都得学讲点华语吧?去年,在《中国新歌声》中夺亚军的向洋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就说:“参加比赛后,非常后悔没有学好中文。” 今年,又有新加坡歌手表示,自认“红毛派”,为了比赛正在勤学华语。笔者在中国工作时接触过不少英校生,他们到那里谋生之后,也慢慢都学会讲更纯正的华语。

英语强势地位仍不可撼动

不过,不论华语的经济价值如何提升,可以预见的是,英语在新加坡的强势地位仍不可撼动。李光耀在1997年全国大选期间曾表示:“即使因为中国的富强而使华语成为30年后的国际语言,新加坡也要继续保留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因为新加坡毕竟是个东南亚国家,不能让邻国产生新加坡是中国海外基地的疑虑。”

语言的使用放置在个人层面,就是工作与生活所需,以及细致的情感表达。放大至国家层面,语言的选择就有其重要的政治考量。

但就因为新加坡的特殊国情,华文华语注定要像橱窗内的文物那样,没有太高的使用价值,就只能摆在那儿当个装饰品吗?语言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里,应用于生活的作息中,才能让它的生命得以延续,一旦变成橱窗展示品就接近死亡。

华语再也经不起风吹雨打

华文华语的前景实在难以乐观,看着它不断被边缘化,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从“娱乐派”的角度看,年轻人如果喜欢听周杰伦的歌,那就多听吧,多从歌词中学习华语。如果喜欢某个中港台演员,那就继续追星吧,多从电视电影的对白中学习华语,肯定会有帮助的。

当然,从“功利派”的角度来看,不是每个人都要靠华语吃饭,华语不好也没有关系。但“情感派”想说的是,你的华语可以不好,但至少要正面看待它、尊敬它,不要再亵渎它。华文华语在新加坡,再也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